4001806369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污水处理后水质不清?可能是沉淀池斜管堵塞在"作祟"

2025-09-25

在工业污水处理站或自来水净化流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明明沉淀池斜管在正常运行,出水却依然浑浊不清。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环保工程师,嵩安企业环保管家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发现,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并不复杂——斜管沉淀池的堵塞往往是导致水质不达标的"罪魁祸首"。坦白的来讲,这种状况不仅影响生产用水效率,更可能带来环保达标风险。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斜管堵塞的成因、影响及解决方案,为各位环保同仁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参考经验。

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与堵塞的潜在风险

要理解斜管堵塞的危害,我们首先要简单了解斜管沉淀池的工作机制。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浅池沉淀理论设计的高效组合式沉淀池,在沉降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管或斜板,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板或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板或斜管上升流动,而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

正常情况下,这种设计可以大幅提高沉淀效率,减小占地面积。然而,一旦斜管内部发生堵塞,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就会发生显著变化。堵塞不仅会导致沉淀池的有效容积缩小,停留时间缩短,还会使沉淀池出水水质变差。更严重的是,污泥在斜管顶部堆积后,会向填料施加巨大压力,导致斜管被压缩变形、倾斜、底部压扁、顶部塌陷,进一步加剧堵塞问题。不得不说,这种恶性循环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最终导致斜管大面积报废,影响生产的稳定运行。

污水处理设备

斜管堵塞的常见成因分析

根据嵩安企业环保管家在多个污水处理项目的经验积累,斜管堵塞通常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问题叠加的结果。从本质上讲——或者说从根本上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排泥设备设计不合理或存在缺陷

吸泥机吸泥口距沉淀池底的距离偏大是常见问题之一。当吸程达不到底部时,排泥效果较差,会导致斜管沉淀池底部大量积泥。例如,某水厂原排泥机吸泥口距沉淀池底部达40厘米,造成池底平均积泥厚度为70-80厘米,后经过改造将吸泥口高度降至距沉淀池底部15厘米,积泥现象才得到控制。

此外,V形梯形吸泥口会导致泥水水流不畅,易堵塞,吸泥效果较差。而排泥机吸泥口距沉淀池边墙存在一段距离,由于构筑物结构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吸泥口到不了墙边,从而会造成刮泥死角,使沉淀池两端积泥较多。

2. 进水水质波动与药剂投加不当

原水水质变化是导致斜管堵塞的另一重要因素。当原水浊度增高或水质恶化时,需要增加混凝剂投加量,从而导致沉淀物增多。而如果现场作业人员不能根据进水的水质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剂的投加量,会导致混凝反应不充分,形成的絮体难以下沉。

嵩安企业在某工业污水处理项目中发现,当除磷药剂投加量远远大于高效澄清池去除二沉出水SS的混凝剂的投加量时,大量除磷药剂产生的化学絮状物没有足够的固体物质使之在斜管内得到有效的沉淀,造成斜管沉淀上大量絮状物的堆积。

3. 水力负荷过高与布水不均匀

当处理水量增大,斜管沉淀池中的流速也会相应增大。如果上升流速超过设计标准(通常为2.5-3.0毫米/秒),絮体就难以在斜管内很好地完成沉降,很容易被带到清水区并沉积于斜管上部。

另外,斜管沉淀池进口处布水不均匀,在进水口附近,液体的运动会出现严重的湍流或进水速度快,致使进口处局部液体流动速度极大,使原来在斜管上沉积下的污泥再度泛起。局部出现“短流”现象,会使絮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导致前期已经形成的絮体容易重新破碎成细小絮体。

4. 生物滋长与藻类繁殖

在露天构筑物中,阳光强烈照射下,斜管沉淀池上复杂的装置、斜管、出水渠等为绿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附着地,导致澄清池上很容易生出大量的绿色浮藻。这些绿藻严重时会堵塞出水渠的出水孔洞。

更令人头疼的是,斜板/斜管表面粗糙,易于沉积矾花淤泥,为红虫幼虫提供了筑巢环境。红虫以水中的藻类、有机物为食,羽化为成虫并在沉淀池池壁上产卵,进一步加剧了堵塞问题。

污水处理设备

解决斜管堵塞问题的系统化方案

面对斜管堵塞问题,嵩安企业环保管家建议采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据我们的项目经验,以下措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设备改造与优化

对于排泥设备的设计缺陷,可以考虑降低并更换吸泥口,将其改造为长形扁口形状,然后截面圆滑过渡到圆管形截面,提高吸泥口吸泥效率。同时,可以加固排泥机并延长其行程,使吸泥机运行至端部时,吸泥口更靠近内构造柱基础边缘。

针对刮泥死角问题,在实际改造中常采取在斜管沉淀池两端增设斜墙这一方法。在沉淀池端部增设斜坡,积到斜墙上的污泥靠重力划到坡角,用吸泥机排走。为了泥能顺利滑下,可在斜坡上设光滑的塑料模板。

运行参数精细化调整

排泥机未根据水质调整运行频率是导致积泥的重要原因。通过增设时间继电器控制装置,根据实际排泥浊度测定,使排泥机到达终点时静止一段时间再转向,可以确保沉淀池端部有充分的排泥时间。

嵩安企业在某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实践表明,将排泥间隔从4小时缩短至2.5小时后,积泥厚度由40厘米降至15厘米,出水浊度稳定在1NTU以下。这种不增加硬件投资的调整方式往往能带来显著效果。

进水水质调控与药剂投加优化

针对低浊度水,可以采取投加粘土的办法解决,增加水中的颗粒浓度,提高混凝效果。对于混凝剂投加量的控制,可以考虑采用SCD(流动电流检测器)在线控制投药,从检测出的流动电流值与设计给定值比较得知混凝剂投加量的多少,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调整投药装置的运行工况。

值得一提的是,嵩安企业环保管家在服务某印染企业时,发现其斜管堵塞问题主要源于除磷药剂投加过量。通过重新优化药剂投加配比,不仅解决了堵塞问题,还降低了约15%的药剂成本。

生物滋长防控措施

对于红虫滋生问题,可以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相结合的方式。物理法包括安装高频喷雾装置,使成虫羽化率降低;化学法则可采用二氧化氯(0.5毫克/升)接触10分钟可灭杀大部分幼虫,且三卤甲烷生成量较低。

对于藻类繁殖问题,可以考虑在沉淀池上加盖遮光,或者安装紫外线装置进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照射对浊度较高的水体效率会下降。

嵩安企业环保管家的综合服务优势

作为一家以环保培训、环保设备、环保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环保企业,北京嵩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嵩安企业环保管家)在工业粉尘治理、有机废气治理、污水处理、烟气脱硫脱硝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的项目经验。针对斜管沉淀池堵塞问题,我们可以提供从问题诊断、方案设计到实施运维的全流程服务。

我们的服务模式——或者说我们的服务方法——不仅仅局限于解决眼前的堵塞问题,更会从系统优化角度出发,帮助客户建立预防性维护机制。例如,在最近的一个食品废水处理项目中,我们不仅改造了排泥系统,还帮助客户建立了水质数据与药剂投加的联动控制策略,从而降低了后续运营风险。

污水处理设备

结语

斜管沉淀池的堵塞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污水处理难题,但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和针对性的措施,是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的。关键在于找准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设备改造、工艺优化和运行调整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思路。

嵩安企业环保管家认为,每一个污水处理系统都有其独特性,解决斜管堵塞问题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为面临类似问题的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毕竟,保障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更是我们共同环保责任的重要体现。

| 相关推荐 |